虽然书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动物,而且是能够开口说话的动物,但它们绝非一群没作任何合理交代就登台表演的马戏团成员。可以认为,作者对这个故事的背景设置是处心积虑的,它与乔治·奥威尔政治色彩浓厚的童话《动物庄园》显然不同,甚至也不似H.G.威尔斯的《莫若博士岛》中那种靠强力开启动物智慧的灰暗色调,我觉得它更像是法国作家梅尔勒那部描写海豚学习语言的科幻小说《有理性的动物》——名为科幻,但处处真实。
事实上,“真实”恐怕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优势——除了紧张、精彩以及童趣这些儿童科幻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一般人看来,科幻文学与真实世界相距甚远,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但作者恰恰告诉我们,很多貌似遥远的事情都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些离奇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从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引出他开口说话的原因,继而又引出与他相似遭遇的其他动物,最终引出这些动物于整个人类和地球文明的意义——环环相扣,与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件紧密相随。时值今日,能够在科幻作品的字里行间表达出全球性的流行文化(比如美国大片中的人物与对话)并不罕见,但能够把“9·11”、反恐战争、“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这些近期热点事件,以及把热衷于科技进步的美国副总统戈尔和自得克萨斯州州长之位晋升当选的美国总统布什都巧妙地融入故事,却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从介绍上来看,本书是“ZOONAUTS”系列中的一部,而这一系列的最初创意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一个世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兴兴和玲玲。因而这对大熊猫也顺理成章地出现在故事当中,与他们相伴随的则是书中有关文殊院、乐山大佛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四川一带新老风土人情的描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很多章节的结尾,都列有“在这个时期——”名下的补充说明,详述该时期的各项宇航事件。这种安排无论是原著特色还是译者所加,都在真实方面让本书更上层楼。
毋庸置疑,虽说书中大部分科技描写真实可信,但在有些方面也偶有流俗,比如来自外星闪光导致的动物智能,比如来自少女梦中的预言,比如对光速的一些讨论,等等。但瑕不掩瑜,它在细节真实方面确实是很多同类作品无法比拟的。
本书索书号:I712.84/2244
需要借书的读者请到本馆2楼图书流通部办理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