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 | ||
浓浓深情注笔端 | ||
——俞维祥作品集《风雨情深》序 | ||
作者:杨忠翔 | 来源:文山州政务网 | |
俞维祥老师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他是我的恩师,恩师教书之余,在文坛辛勤耕耘几十载,发表的作品有数十万字。恩师古稀之年,决定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作品集。得知这一消息,我由衷地高兴!是啊,老师在文山州是一位较有名气的作家,是该有本个人专著了。恩师约我为其作品集写序,并取书名,因为水平有限,我恐负重托,但恩师一再坚持,可见恩师对学生的厚爱。俞老师是一位人品好、才气佳、重感情的人,此书以他的一篇散文《风雨情深》作为书名,岂不妙哉! 俞老师在写作上是多面手,成果颇丰,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均有诸多作品见诸报刊,尤以散文和小说见长。在《风雨情深》这本文学专著里,由于篇幅所限,未收录诗歌作品。整本书分为散文卷、小说卷、评论卷和附卷。 俞老师的作品,文如其人,朴实而富有真情,让人为之感动。在散文卷里,俞老师写了一组家庭文学共数十篇,大多发表在《春城晚报》上,使他名声大振,基本上成了该报《晚晴》的专栏作家。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整本集子里最闪光的篇章。《看老伴画眉》,那份深情《一切都在无言中》;《不断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引发出多少《甜蜜的回忆》;《爱听老伴唠叨》,让人学会了《和老伴对话的语法》,是啊!那款款深情让人懂得了《珍惜恩爱》,品出了世间多少《风雨情深》……俞老师孝敬长辈,爱妻子,爱晚辈,倡导一种家庭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从《寄钱》、《忘年交》、《青出于蓝》等作品里,都可以感觉到他笔端里流淌出的浓浓深情。俞老师的散文写得很美,比如《三笑》、《南疆晨曲》等,读后令人赏心悦目。 俞老师的小说,多有生活原型,读之真实而亲切,并且技巧娴熟,从《合同》、《校长轶事》等作品里,相信热爱写作的人会从中悟出一些创作上的道道。 俞老师的评论,也很有特点:知识性强,并且切中要害,要么画龙点睛,要么一针见血。《一篇虚实相衬内涵深邃的〈姐姐〉》,对作品的不足之处分析得一针见血,令人心服口服;《三过马嵬坡》,写得富有知识性,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可见一斑;《林彪吃豆子》,读来妙趣横生:“他(林彪)对豆感兴趣,生个姑娘,取名豆豆……”,在趣谈中让人增加不少知识,难怪作品发表后很快就被上海《艺海拾贝》转载。 在附卷里,除收录俞老师与学生合写的惟一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我和小花猫》,以及师弟(其爱子)俞亚南目前惟一发表的作品《蜂子》外,还收录了笔者最近发表的一篇散文《师恩如父》,以示对恩师的敬仰。 《风雨情深》一书,可读性、艺术性较强,但也有不足之处(请恕学生妄加评论),由于其中不少作品写得过实,因而深度和张力不够,这方面在在小说作品里尤为突出。但瑕不掩瑜,相信人们在欣赏完这部作品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注:《风雨情深》一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
||
更新时间:2010-1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