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刍议
 
作者:刘红   来源:文山州图书馆
 

[摘要]本文论述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   建馆模式

 

在中国经济高速运行背景下起步的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始终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它的成长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正比。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

1、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社区图书馆按社区的设置,从地理位置上接近读者。信息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提升到“零距离”,也就是说人们需要身边就有图书馆,就近阅读,就近检索。列宁早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就提出应该在离家10-15分钟之内可以找到一座图书馆。要实现这个理想,普及社区图书馆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其次,社区图书馆服务形式多样,有利于社区居民休闲和交流,可以用先进文化去占领社区文化阵地。社区图书馆可以把那些迷恋麻将、游戏机的人们吸引到读书学习的行列里来,使先进文化渗透到社区每一个家庭之中。这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居民更有裨益,对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建立社区图书馆,可使人们主动利用社区图书馆的书刊等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实现社区的学习化。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与日俱增,人人需要学习,人人需要不断“充电”,继续教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社区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功能,肩负着社区文化建设和教育培养市民的重任,是居民“身边的学校”,是居民从事业余学习,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

2、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社区图书馆建设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我国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还未列入议事日程。

比如,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虽然自2002年8月就开展了社区建设,建立了12个社区,并基本上达到了县级社区建设标准,但小区的文化设施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作为文设施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几乎空白。

一些公共图书馆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以为继,又哪里谈得上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创造新的业绩。已有的社区图书馆条件相当差,目前,边疆民族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的;另一类是“租书屋”。前者是在有上级检查时开放,平时则关门大吉,后者由于受到公共图书馆免费借阅的压力,经营维艰。

社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藏书来源少。由于没有政府固定的专项拨款,图书大多来源于有关部门的少量赠书,内容陈旧,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2)服务形式。由于经费得不到保证,社区图书馆基本上采取有偿借阅,这就必然将大部分读者拒之门外。

(3)图书质量。为了节约购书经费,购入一些盗版书,质量差,错漏百出,不仅严重损害了读者的权益,更有悖于社会公德和我国法律。

(4)阅读导向。为了迎合读者,图书馆购书基本上是以武侠、言情、卡通为主,无法提高阅读品味。这样,图书馆不仅失去了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能,而且失去了为社会提供知识保障的作用和功能。

3、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构想

社区起源于国外,最早的社区图书馆也产生于国外。在日本和新加坡,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新加坡政府颁布了《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日本政府也颁布了“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对小区内的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社区图书馆建设出现多元化办馆模式:一是公共图书馆开设社区分馆模式;二是对社区内原有图书馆(室)进行改造的模式;三是社区与单位共建的模式;四是住宅小区自建模式;五是个人赞助模式;六是流动社区图书馆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是基于对务地社区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创造和发明。

西部部边疆民族地区应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及社区居民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渴望,在务级政府的领导下,由文化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广泛的调研,对社区图书馆的布置及建设进行摸底,按每个图书馆所在市区人口数量的多少,规定经费投入,并提交政府列入预算。

我国尚未颁布有关图书馆的法律条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经费拨款上更是如此,经济状况好一些或领导重视一些,就多拨一些。只有得到政府对社区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才能行成规模和气候。这正是发达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过程获得的宝贵经验。

4、建立图书馆联合体——社区图书馆系统

国内外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比较倾向于在城市设立中心馆,然后在各社区下设若干个分馆作为社区图书馆的模式。社区馆的业务由中心馆负责培训和指导,所有文献均由中心馆统一调配。此模式乃上海、深圳、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最佳做法,也是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目前看来,这一发展模式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来说还不适合。一是作为总馆的中心图书馆的建设规模有限,藏书有限,即中心馆的馆藏量不足以为更多的社区图书馆提供图书。二是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城市信息化程度低,政府上网率不高,城镇居民的信息意识还有待提高,这形成了分馆和中心馆联系的障碍。

就目前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社区图书馆建设应采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驻共建方式来进行,建立社区图书馆的联合体——社区图书馆系统。

社区图书馆系统,由市文化局牵头,市图书馆各城区领导及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研究制订系统实施办法,成立系统管理委员会,规定系统成员的权力和义务。

社区图书馆系统规定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目标:(1)有一定规模的馆舍和设备。(2)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报刊。(3)有健全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固定管理人员。(4)有固定的经费。(5)制定业务指导条例。固定的开放时间,规定图书馆管理系统:发放统一的借阅证,实行通借通还;文献资源实行统购统编,实行书刊互换机制,提高藏书的利用率。

社区图书馆系统的日常业务工作由市图书馆做指导,系统的最高领导人由文化局局长担任,系统的常务机构可设在图书馆或文化局。

目前,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因此,一开始实施社区图书馆建设,就必须考虑其规范性,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要建立社区图书馆系统,除了考虑其馆舍馆藏及书架阅览桌椅等传统的设备外,还应该考虑其管理系统及人员配置等问题。鉴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笔者认为,所有的图书馆事业由各级政府统一安排更好,政府每年拿出一些资金支持民族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是完全可行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瑞竹,韦美珠.广西社区图书馆建设设想.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

[2]秦小燕.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巩固与发展.云南图书馆季刊,2003(3)

[3]赵文广.发展视域中的社区图书馆.云南图书馆季刊,2003(

3)

[4]许惠羡.小议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杂志,2004(3)

[5]邹华华.关于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图书馆杂志,2004(5)

更新时间: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