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文化部举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座谈会 打破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玻璃门”
 
作者:全国中心   来源:全国中心
 

文化部近日下发的《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厘清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出路,使《意见》尽早落到实处,7月16日,文化部召开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座谈会,文化部相关司局代表、民营文化机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实施与完善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一视同仁能否落到实处

虽然近年来文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时间短、规模小,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不健全,部分地区对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还存在着玻璃门

民营院团的生存与发展确实很艰难,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虽然现在中央的政策是说要一视同仁,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会有个过程。比如在政府的文化采购方面,对国有院团很有利,每演一场,政府补贴1.5万元,但这些扶持,民营院团要不断争取才能分到一小杯羹。我觉得,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院团,只要有好的作品都应该同等对待。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对于这种不公平待遇感慨良多。

中央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在座谈会上介绍说,去年他曾做过一个调研,其间很多民营企业呼吁政府能够给予民营剧团以国民待遇。在许多民营企业看来,他们所处的这个行业是不公平的,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里,他们想要竞争,就更为艰难,反过来就直接影响到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因此,在傅谨看来,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优化是最重要的,其中就包括给予所有的民营文化企业以国民待遇,这也是政府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虽然近年政府逐步开放了投资准入门槛,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在占有文化资源和享受国家政策等方面仍不平等。但文化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和主体在民间。因此,要按照《意见》的要求,清理各种对民营文化企业进入文化领域的限制性法规,创造平等的政策环境。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表示。

职称评定等能否留住人才

对于许多民营院团来说,人才无疑是院团生存的根本,然而民营院团却不断经历着为国有院团做嫁衣的痛苦。对此,北京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团长周立体会颇深,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一批批在各类大赛获奖的打击乐女孩儿,被军队乐团或者高校一个电话就把人挖走的事情后,直呼这种经历很惨痛

对此,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馆长孙小娟认为:民营文化企业的从业人员,看重的不仅是赚钱,还有身份和名声。之所以很多民营文化企业的人才流失率非常高,培养了一两年的人才,说不定哪天就跳槽了,这种留不住人的窘境,不仅跟企业内部的管理有关,也是民营企业的身份缺失所致,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与国企员工同等的职称评定,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将是颗定心丸。

正是针对上述呼声,《意见》中也明确了国有文化单位和民营文化单位在人才评定职称方面应该同等对待。然而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朱克宁看来,这一政策目前实施起来仍存在一定困难,比如在演艺行业,实际上由于体系不同,很难对民营的演艺人员进行职称的评定。现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先行试点,由协会来进行职称评定,进而希望能够和国家的职称评定衔接起来。

资金问题能否得到缓解

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在境内上市的文化企业达77家,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其中包括华策影视、奥飞动漫等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近年来,大量民间资本也通过投资基金的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可以说,一个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包括民营文化企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然而对于多数民营文化企业来说,资金不足仍然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难题。因此,他们希望能够给予民营文化企业更多的财政税收补贴和金融扶持。

虽然相关部门屡发文件,但是对于文化企业减免税负的政策落实效果一直不理想。其中有部门间协调不畅的问题,也有宣传不到位的原因,很多民营企业不知道减免税收的项目。对于民营文化主体,剧场跟夜总会的税收应予区别,如何区别,这是跨部门协作的问题,应当设立时间表,并向媒体公布。一千零一剧场机构创办人兼董事长杜岩说。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座谈会上表示,今后文化部将继续深化与银行机构的部行合作机制,稳步推进文化保险试点工作,探索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工作,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不断完善文化领域投融资体系建设。同时配合财政部做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有关工作,争取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险费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营文化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此外,文化部还将继续联合财政、税务部门加强对文化相关税收政策的研究,积极推动税收优惠政策出台。

行业协会能否承担起责任

一家动漫游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和另外一家动漫游戏企业同在一个园区一个写字楼办公,然而两家企业直到在一次由当地政府组织的交流会议上才认识彼此,开启了合作的可能。

这一现象,其实在目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文化产业领域并不少见,比如在演出行业,国有演出单位这几十年中通过调演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关系网和平台,但民营演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刚刚起步,受规模和地域等的限制,很少有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小、散、乱的民营文化企业老死不相往来或者恶性竞争成为目前文化市场的两大病状。

在周立看来,国内文艺团体在国际市场中的恶性竞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惨不忍睹。比如在杂技行业,文化部曾有一份报告显示,一场杂技在国外的平均票价是50欧元,即便销售火爆、座无虚席,中国的团体却可能连1000欧元都拿不到,利润的大头全部被中间商截取了。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演出团体竞相压价,自相残杀,最直接结果,就是国外演出商处处设陷阱,渔翁得利。

朱克宁也承认,许多国家演出行业之间都是互相合作、彼此保护,然而中国的文艺团体之间更多是通过压价赢得市场。希望通过行业协定来规范这种乱象,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文化行业协会由于缺乏处罚权而缺少约束力,更像是文明公约。在他看来,应当强化行业协会在市场中的作用。

《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行业协会、促进会、商会、学会、联盟等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的积极作用。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对于目前多数民营文化企业一有问题就抬头看政府,政府出台新政策却毫不知情的怪病,行业协会等组织要走的路还很长。

更新时间:2012-07-24